自然切入 无痕渗透——德育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网络 2009-09-02 14:33:25

摘要:文章系统概括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无痕渗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详实的事例论证了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包括情感、习惯、策略、意识和价值观在内的五个自然切入点,从而顺利实施德育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德育教育;无痕渗透;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意识;人生观价值观。
Abstract: The article generaliz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mperceptible moral culture education in school English. It also introduces five appropriate points of how to permeating moral culture through usu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y are the learning emotion, habit, strateg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ocial. Through these the purpose of giving the students intelligence factor harvest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can be realized naturally.
Key phrase: Moral culture education; Imperceptible education; Study emotion; Study habit; Study strategy; Study consciousnes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ocial.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对他们品格因素的引导和渗透教育。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意志、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英语教学如果能注意挖掘和开发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因素,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那不仅能直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技能,而且对学生人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切入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走近学生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以蓬勃的朝气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能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和自主发展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程度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交际应用等各方面。
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广播系统在固定时段内向学生进行英语广播,课堂中注意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呈现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点拨学生掌握听音、辨音和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和谐自然,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拼读单词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写的习惯而言,教师首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交际应用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和学校整体的语言交际氛围熏陶来影响,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情境,并且有语言交际的欲望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良好的习惯,更需要科学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完善和自主学习。
单词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语音知识、拼读规律的归纳,举一反三,可以增强自学、记忆单词的能力。如:学习了“all”之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学“ball, tall, small”等相关单词,既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为单词的拼写记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制订某项活动的规则,学生则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参与活动并获取成功。其中合作竞赛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尤其体现在团队精神上。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或小组间进行竞赛,练习或复习英语知识。如在“What time is it?”的学习过程中我设置了分组挑战赛的方法:A组利用钟表拨出时间,从B组成员中点名回答,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开始时双方都以实力强的选手挑战对方的弱势选手,由于学生的反应能力所限,结果总是只有问句,而没有答语,比赛推进的毫无意义。这时老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他们借鉴《田忌赛马》的策略,让组内的弱势选手做挑战选手主动出击,由此竞赛的展开就有意义多了,学生还从中领悟到决策意识。竞赛中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而且还应客观地调整参赛双方的竞赛心态,引导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竞赛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申,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不能光限于形式和知识层面,而应挖掘活动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获得智力和非智力的双重收获。
四、培养学生完善的学习意识。
学生的学习意识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其中文化意识、自身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显得尤为突出。文化意识是个多棱体,其培养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生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这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使交际交流更自然。教师可以结合数字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数字禁忌;结合颜色教学了解西方国家姓氏文化;结合Good morning. (早上好)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Thank you(谢谢你)Sorry(对不起)等表示问候、礼貌的日常用语的教学和使用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在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节日里组织文化游艺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各国节日风情和文化习俗。
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可以通过评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自评与他评的分析比较中意识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实现自身发展。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在小组学习竞赛中一个人必须与他人团结协作,具备群体意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学生一旦形成和具备了这种合作意识,对其未来的事业、人生发展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教师只能以某些过程或知识点为依托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如: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满怀豪情地教学“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词汇或句型;在学习职业词类时,教师应侧重关注“farmer/ worker”等词汇的落实,注意采取课堂机智让学生喜爱应用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词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具备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会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客观公正地看世界,定准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
“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和外域特征,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要受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就可以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