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传统文学的兴趣?(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5-21 15:35:48
可是上下五千年历史,对孩子来说太难,怎么办呢?
那不妨抽取历史中有趣的侧面,不求学贯古今,但求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来看个例子: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学说和故事,反复出现在传统文学作品里。老庄的思想对于孩子来说,是艰涩难懂的。但他的故事,却非常有趣。
《庄子》书中记述了一个“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不但不伤心,还敲着瓦盆唱起歌来。他的朋友惠施很不理解,责备他说:“你的妻子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后来恍惚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她将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
庄子认为,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中走出,又回归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面休息,自己如果为此号啕大哭,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
孩子可能一时间无法理解庄子的思想,但会对庄子的故事感兴趣。这也就有了自主探索的欲望。
再看另外的例子:
我们常在古文中见到形容年龄的词语,与现在大不相同,例如:加冠、弱冠之年形容男子20岁,及笄之年则形容女子15岁。
那是因为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故称“加冠”,但体犹未壮,又称“弱冠”;而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形容古人生活的句子,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其中,“东市”和“西市”是唐代长安城两大集市,也是现在“东西”这个词的来源。
古代生活习惯与现在大不相同,这也是孩子无法理解古文的原因。如果把古人衣食住行的方式告诉孩子,这不再是难点,还充满乐趣。
常言道:欲通文,先通史。
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风云变换更替,从诸子百家到说文解字,再到衣食住行平常事,俯拾皆趣。枯燥复杂的历史化为简单有趣的知识,孩子自然就不抗拒了。清楚朝代更替的顺序,了解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自然就对古代文学作品不陌生了。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




